“每天看着学生像‘跨栏运动员’一样翻越护栏,在车流里穿行,心都提到嗓子眼!”“车速快、盲区多,稍有不慎就是悲剧。”2024年底,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(清远校区)北门外职教一路上学生横跨马路护栏的惊险一幕,引发周边群众和校方对道路通行安全的持续担忧。为切实解决这一道路安全隐患,人大东城街道工委迅速行动,依托“听民声、察实情、献良策、强督办”的四步闭环工作法,推动这条曾让学生提心吊胆的“跨栏路”变身为安全、便捷的出行道路,生动显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嵌入基层治理末梢所产生的惠民实效。
收集民意探实情,联名建议“上台阶”
人大代表在新洲角进行流动接访
民有所呼,代表即行。针对群众和学生家长反映的职教一路出行安全的问题,人大东城街道工委立即响应,组织辖区人大代表前往现场了解情况。为精准掌握学校周边道路的现实安全隐患,代表们创新采用“代表夜访+流动接待”的模式收集民意,于17:30学生离校高峰时段,在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(清远校区)北门至新洲角村的“问题路段”设立临时接待点,零距离倾听学生、村民心声,实地记录交通出行情况。
经过密集走访与细致勘察,该路段行人通行险象环生的根源显现。据了解,新洲角村是离校区最近的商业生活区,学生日常购物、就餐需求旺盛。然而,受广清城轨北延线施工影响,原本便捷的通行路径被阻断,学生若从北门绕行至新洲角村村口需步行约800米,通行时间大幅增加。因此,许多学生铤而走险,选择直接横穿职教一路的六车道并翻越护栏到达道路另一侧。针对该情况,校方派出志愿者在高峰时段对学生及行人进行引导劝阻,但收效甚微。基于走访调查结果,陈雪琴等心系学子安全的市人大代表在2025年初的清远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,联名提交了《关于进一步优化职教一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建议》,将区域性的交通安全问题传递至市级决策层面,实现了民意诉求的有效“上达”。
一线督办“钉钉子”,迭代方案破难题
人大代表在现场进行建议督办
建议的生命力在于落实。清远市人大代表、广东省职教城(清远)事务中心副主任禤劲锋深知处置交通安全问题刻不容缓,在建议提交后立即化身“督办先锋”,多次深入一线跟踪进展。最初,为遏制学生横穿马路现象,相关部门尝试在道路中央设置隔离护栏,但投入使用仅几天,代表们便在放学时段回访时发现,部分学生为图便捷仍翻越护栏,导致护栏出现多处变形、损坏,不仅起不到防护作用,破损的护栏边角反而形成了新的安全隐患。
“安全整改不能‘治标不治本’,必须紧扣问题核心!”为彻底清除该路段安全隐患,禤劲锋等人大代表再次广泛走访学生、村民及校方。对于“横跨护栏”的问题,学生们直言:绕行不便才是根源,设置护栏是“只堵不疏”。这一反馈为代表们建议方案升级明确了方向,经过与各方反复商议论证,最终敲定“建设专用人行通道及配套信号灯”的改造方案,力图从根本上破解通行险局。
代表履职的钉钉子精神和持续跟踪,确保了解决方案真正回应群众核心诉求,避免决策与执行脱节。
安全道路连民心,民主实践显实效
专用人行道正式投入使用
在人大代表的尽心督办和各职能部门的全力协作下,《关于进一步优化职教一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建议》迅速从蓝图变为现实。新的解决方案针对学生冒险横穿马路的核心痛点精准发力,目前,已在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北门正对的新洲角村方向——职教一路关键节点处设置了安全便捷的专用人行通道(含配套信号灯控制系统),并正式投入使用。
过往险象环生的“跨栏路”蜕变为秩序井然的“安全路”,职教城数万师生及周边村民的出行安全与便利得以保障。这条横跨职教一路的安全通道,不仅无缝连接了校园的琅琅书声与市井的烟火气息,对优化区域营商环境、深化产教融合、服务清远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,也畅通了民意表达的“快车道”,架设起政府为民解忧纾困的“连心桥”,切实打通了守护群众安全出行的“最后一米”。